本报讯 本报4月10日推出的“中心城区停车难”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。市长郑人豪高度重视,连夜作出批示,指出“此问题应系统解决,根本出路是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工具”,要求相关部门组织研究形成行动方案。
“停车难”、“停车乱”是市民反映最强烈的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乱象之一。 相关部门统计显示,中心城区有停车泊位4万余个,其中固定停车泊位2万多个、小区停车泊位1万多个,停车位严重不足。为缓解这一矛盾,市委、市政府确立了规划设置临时占道停车泊位、开展临时占道停车管理,对停车秩序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工作思路,2009年在130条道路首批开辟6655个停车泊位,供市民免费停放。然而,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,停车难问题依然突出,“找一个车位,简直难于登天”成为不少车主无奈的感叹。
在看到本报这一专题报道后,市长郑人豪高度重视,连夜作出批示:“此问题应系统解决,根本出路是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工具。目前,除尽量增加现有道路停车泊位外,还应请规划、国土部门加快立体停车场和地下空间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,请组织研究,形成行动方案。”
昨天,不少市民也向本报编辑部打来电话,表达了希望相关部门规划更多停车泊位、让停车不再难的强烈愿望,并就如何增加更多停车泊位提出意见建议。
本报将继续关注“停车难”问题,集纳各方意见,以期推动问题的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