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:您这话很容易引起争议。尤其是武夷山旅游这十年来发展得那么快,现在一年的游客已经突破200万人,一年的旅游直接收益超过2.6个亿,相关收入更是超过30个亿,通常人们会认为经济效益的增长带来的往往就是环境的破坏……因为赚钱容易让人迷失……
陈先珍:(大笑)我也经常听到有人说,保护么,就是不要让人进来,你们放人进来就是“破坏生态”,就是“见利忘义”。我刚才说了,人们现在不能再回到不旅游的时代去啦,人们有探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需求!
那么重要的就是怎么旅游——怎样旅游才能尽可能少地破坏生态;怎样旅游才能让旅游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更健康和积极的体验;以及怎样旅游才能有效地让当地居民受益--我们管委会是做什么事情的,就是做这个事情的,请国内外专家一起来提问、论证、选择、评估各种利于保护与开发关系的方案,来努力实现这个“三赢”,不然就不叫三赢了嘛,是不是?
另外我问你,生态保护要不要钱?——我们绕不开钱的问题,这也不用回避。我们现在的环保智能系统、环保车都是经过大量论证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或建成的;包括说,我们景区里的每个厕所都是具有国际环保标准的。你明白我的意思是吗?环境、地方(当地住民)、游客,这三方一起构成了“生态旅游”。
记者:嗯,您这理解是非常国际化的。
陈先珍:不国际化不行啊。我有时候也会觉得疲惫,面对各种各样的声音,可是我不能放弃,我脚下的这个地方,你看,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,她是所有人类的宝藏和财富——而我们武夷山人在这里,守护着这个地方,责任重大。
回过头看,这些年难免有很多遗憾,但我还是庆幸自己走过来,和我们的那么多同伴,一起把感情和责任心投入下去。前面说道,我前一任的主任是流着眼泪离开的。这些年来,我越来越切肤地感受到他那一刻的心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