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面条中析出的家常温情
面作为一种最家常的山西美食,几乎每个家庭主妇都能在家做上几款,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技艺。而在山西人心目中,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永远都是妈妈做的。
冯俊英是老太原,她家住在胜利街的富力城小区,做面是她最得心应手的事情。我们特意去她家里吃面。不同的面需要不同的硬度,硬一点的面适合做刀削面,软一点的面适合做剔尖面,不软不硬的做猫耳朵最合适不过了。
太原某户人家,妈妈正在做刀削面
在太原,家家户户都会预备一个瓦型刀,这是专门做刀削面用的。冯俊英阿姨眼神不好,但刀削面全凭手感,每一根都两头尖,三棱型,长短一致,粗细相仿。家里常做的卤子是醋卤和西红柿卤,醋卤需要葱花炝锅,加入陈醋,烹出香味,加入香油、酱油少许即可。我们正在客厅呼噜呼噜吃刀削面的功夫,他的丈夫陈和平从厨房端出一份过油肉,这也是山西名吃,家家户户都做得不错,另外有几样小菜,简朴家常。而这才是太原面食的精髓。
在一家一户的厨房里,妈妈们在灯光下做刀削面、拉面、剔尖面,用手指一搓就成了一个猫耳朵,浇上亲手做的各种卤,那是一种在面条之中析出的温情,而美食的秘密全部包含在家庭饭桌的嬉笑声中。
“山西扯面,扯不断的情”
邸元平,中国烹饪大师
山西许多面食都有讲究,比如关公扯面。旧时是用来待客的,扯面为拉扯而成,有牵牵连连之意,一般女婿上门都吃扯面。男女双方说对象,男方第一次上门,女方同意吃扯面,就说明有戏。于是有“山西扯面,扯不断的情”之说。拉面也有讲究,光是拉面就有大拉面、小拉面、龙须面以及空心面等等,一般七扣以下为大拉面,十扣以上为龙须面。拉面对和面很讲究,需要加入盐和少许碱,揉好面之后还要溜面、晃面,最后才是拉面,拉伸、晃条都是功夫。一把好手,一把可以拉三四公斤的面团,供10人同时食用。
山西经贸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正在制作龙须面
大刀拨面也是山西面食一绝,拨面的刀长50厘米,两端有柄,将擀好的面折叠五六层,双手各持刀一柄,一道一道连贯拨出,并向前甩出面条,整整齐齐,粗细一致,好的师傅速度极快,刀与案板碰撞,犹如骏马奔腾。上世纪50年代就有厨师创下了每分钟拨面199刀、面条995根、面重8.8公斤的记录。